以下資訊以《精神與行為診斷障礙標準(ICD-11)》英文原版和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(DSM-5)》中文版為基礎,輔以國內外學界其他研究成果,對進食障礙症的診斷標准進行簡單的分類總結


神經性暴食症(Bulimia Nervosa, BN)暴食症:每週至少有兩次無法控制的暴食,在短時間(兩小時)吃下常人無法吃下的量,且在大量進食當下,缺乏對吃的自我控制感。

是一種飲食行為障礙的疾病。患者極度怕胖,對自我之評價常受身材及體重變化而影響。經常在深夜、獨處或無聊、沮喪和憤怒之環境下,頓時引發暴食行為,無法自制地直到腹脹難受,才可罷休。暴食後雖暫時得到滿足與安全感,但隨之而來的罪惡感、自責及失控之焦慮感又促使其利用不當方式(如催吐、濫用瀉劑、利尿劑、節食或過度劇烈運動)來淸除已吃進之食物,企圖阻止體重增加,此種暴食—清除行為,通常在隱密下進行,若每週發生兩次且持續三個月以上,即符合神經性暴食症之診斷標凖。

神經性暴食症好發年齡以青少年女性居多,略晩於厭食症,盛行率為3%左右,其中有1/4的患者早期曾有神經性厭食症之病史。如同厭食症一般,舞者、模特兒、運動員等須重視外在形象以及完美主義者,是此疾病之高危險群。外表看起來大多是正常體態,在人群面前也會表現出活潑外向的樣子,但自我價值感深深受到體重、身材所影響。

暴食症患者在暴飲暴食後會覺得內疚並出現「補償行為」,通過極端的方式清除食進肚內的食物,例如:催吐,此舉會導致牙齒、食道和口腔因胃酸腐蝕,造成損傷,除了對身體健康會造成一系列的影響外,暴食症還會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,這部分患者往往會岀現社交恐懼症、強迫症、抑鬱症等心理疾病,嚴重的患者甚至難以正常工作和生活,甚至有自殘或輕生的念頭。
Diana, Princess of Wales
/
1981年,20歲的戴安娜與威爾士親王查爾斯訂婚後,便開始出現症狀,之後便一直受暴食症之苦。直到1988年,戴安娜才肯承認問題,接受治療
Lindsay Lohan
/
曾在受訪時表示她因受暴食症所苦,一度想要靠吸毒,「我生病了,我也很害怕。」
When it comes to ED... 聯繫我們